首頁 女生 策行三國

第1917章 放狗

策行三國 莊不周 3325 2024-01-31 01:12

  漢代學沒有經史子集的說法,但經學比史學重要卻是确認無疑的。
經學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等學問,史學則不足與論,司馬遷和他的《史記》在後世聲名顯赫,在漢代則不過爾爾,王允斥之為謗書絕不是個人私憤,而是這個時代大多數讀書人的共識。

  中國以曆史悠久著稱,很早就設立史官,但曆史主要是記叙君主的言行,所謂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即使後來的二十四史也以王侯将相為主,梁啟超稱之為流水賬,雖有苛責之嫌,卻也一針見皿。
曆史的目的是為帝王提供借鑒,順便抹黑對手,證明自己的合法性,真相是什麼其實并不重要。
在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歪曲真相,所以胡适才說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句話是不是他的原意不好說,但如此流行,說明大家都認可這個觀點。

  孫策不是史學專業,但他對此深惡痛絕。
曆史的意義一是記錄,二是借鑒。
如果從一開始的史料就是假的,自然談不上記錄,更沒什麼借鑒可言。
他希望讀書人能面對現實,以實事求是的态度去做學問,從史料開始就盡可能的剔除那些明顯是僞造的記錄。

  接見王粲、謝承等人的時候,他着重提出了這一點,并以李儒所著的《己巳之亂親曆記》為例,希望他們寫出來的史書經得住考驗。
當然,後世人寫前世史不可能親曆,更需要有嚴密的邏輯和謹慎的态度,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該存疑的存疑,可以置而不論,卻不能随意發揮。

  孫策話音未落,路粹便大贊特贊。
“大王所言,實乃聖人之木铎,開一代風氣。
師法、家法為禍久矣,為求一己之私,篡改典籍的惡習非除不可,不如此不能見真學問。
學者循故守舊,非大王不敢為天下先。

  王粲、謝承等人不約而同的撇了撇嘴,連看都不想看路粹一眼。

  孫策打量着路粹那張熱情洋溢的臉,暗自奇怪,蔡邕為什麼會收這樣的人為弟子?
這人品格低下,朝秦暮楚,唯利是圖,永遠隻能做一條狗,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人。
不過他現在的确需要一條好狗,路粹來得倒是時候。

  “文蔚,在襄陽住得可好?
上次匆忙,忘了問你,你是哪一個年離開邺城的?

  見孫策笑容滿面,路粹心裡一塊大石頭路了地。
他離開邺城已經好幾年了,上次見過孫策一次,孫策卻沒理他,一句話也沒和他說,還差點将他趕到西域去。
“粹于建安元年離開邺城,來襄陽向蔡師請益。

  孫策微微點頭。
“為什麼離開邺城?

  路粹一聲歎息。
“大王有所不知,官渡之戰後,冀州世家排擠中原人士,連汝颍系都難以自保,我一個陳留人就更無法立足了。
欲報袁使君知遇之恩而不能,隻好獨善其身。
聞說蔡師在襄陽開講,我便來重列門牆受業,想着将來返鄉,授幾個蒙童,自食其力,也算不枉蔡師教誨。

  孫策沒有再說什麼。
他才不相信路粹會獨善其身,自食其力呢,隻是沒必要說破。
他又和王粲、謝承說了幾句。

  史書說王粲長得難看,孫策卻覺得沒那麼嚴重,他最多隻能算是相貌平庸。
漢人重顔色,是标準的顔控,不論男女,有一副好皮囊非常重要。
王粲本來還算過得去,站在一群帥哥中間就顯得醜了。
他自己也很在乎這一點,反應常常過激,性子不免有些急躁。

  但是他真的有才,尤其是記性真好。
得知孫策找他們談王莽的事,他幹脆把王莽傳背下來了,不僅《漢書》裡本傳背了,相關的史料也背了,當着孫策的面,他侃侃而談,将王莽從出生到死亡的史事一一列舉,輔以相關的佐證,簡直就是一部王莽的編年史。

  孫策有一種感覺,王粲如果不是長得醜,他很可能會是蔡邕相中的女婿。
他和蔡邕太像了,尤其是這強悍的記憶力,難怪蔡邕會将自己的藏書送他一半。

  粗略的聽完王粲口述的王莽編年史,孫策注意到一個問題。
王莽登基前後遇到的反抗非常有限,幾乎都是劉氏宗室,而且沒有給他帶來什麼真正的麻煩,包括劉縯、劉秀等南陽豪強,真正給王莽帶來麻煩的是赤眉軍,而赤眉軍的崛起前發生了一件大事:王莽正式登基的第三年,黃河改道。

  不能說王莽沒有錯,也不能說赤眉軍就是唯一的力量,但黃河決口對王莽的打擊是緻命的,這不僅是經濟上的重大損失——黃河決口摧毀了冀州和青徐,而在輿論上對王莽非常不利,甚至以王莽本人都是重創——黃河決口絕不是天命所歸的象征,而王莽又是靠天命上台的。
在此之前,山東已經多次發生洪水,王莽就是以此為理由證明漢朝天命已終,當立新朝。
結果他的新朝剛剛建立沒幾年,黃河決口改道,無疑扇了他一個大耳光。

  相比于其他叛亂,因黃河決口引發的饑荒造就了數百萬的饑民,而這些饑民組成了赤眉軍。
赤眉軍沒什麼組織,也沒有什麼名将指揮,他們隻是被饑餓驅使,一路西行,如蝗蟲過境,無所不摧。
西漢末期,中原地區還是當之無愧的經濟重心,黃河決口的影響非同小可。
即使是現在,孫策在江南屯田,中原的經濟依然是大頭,如果同樣來一次黃河改道,他也會欲哭無淚,至少有十年時間緩不過氣來。

  可是在《漢書》裡,這次黃河改道被有意無意的淡化了,黃河改道的原因也不意外的歸咎于王莽的倒行逆施,上天降罪。

  孫策越發覺得有必要重寫新莽史,盡可能還原當時的真相。

  正如蔡琰所說,謝承還年輕,今年才十四歲,不知道是發育晚還是營養不良,看起來很瘦弱。
他沒怎麼說話,一直靜靜地坐在一旁。
孫策也沒多問。
謝家和孫家的瓜葛還真不少,謝煚是被他送到長安大獄的,謝憲英與孫權的婚事又連起波折,現在還不知道是什麼情況。

  接見結束之後,孫策把謝承留了下來,問了問謝家的情況。
謝承深知這是一個好機會,不敢怠慢,一五一十的說了。
他尤其提到兩點:一是他父親謝煚已經放出來了,卻不敢回江東;二是他姊姊謝憲英已經十九歲了,還沒出嫁。
謝家不知道孫權究竟什麼意思,别人家也不願意主動找麻煩,一來二去就耽擱了。

  說實話,孫策已經把謝家忘了。
謝家從來不是他的目标。
得知謝家的境遇,他也有些驚訝。
他随即做出安排,讓謝煚到大将軍府報到,協助楊修做事。
至于謝憲英的婚事,他也有一個不錯的安排,袁耀年紀不小了,和謝憲英倒是合适。
他和袁權一說,袁權擔心孫權,孫策嗤的一聲冷笑。

  “你不用擔心他,他早被胡女迷暈了頭,哪裡還記得謝憲英。
你給你姑父、姑父送個信,安排伯陽和謝憲英見一面,如果他們談得來,這件事就這麼定了。
仲謀要是有意見,讓他來找我。
當初是他要娶,等人家同意了,他又反悔,現在耽誤人家這麼久,還有理了?

  袁權也哭笑不得。
孫策、孫權之間的矛盾,她一清二楚,也說不上是誰的責任。
不過她也覺得孫權再娶謝憲英的可能不大,袁耀倒是合适。
謝家的家世沒什麼問題,至于謝憲英的相貌,看謝承就知道不會太差,她也聽馮宛、黃月英說過,就算不是絕色,也是中上之姿,配袁耀是足夠了。

  得知孫策的安排,謝承喜極而泣,感激不盡。
謝家頭上的陰影總算是消散了。
他随即把謝煚在長安的聯絡方式給孫策,孫策安排人通知楊修,讓他辟謝煚為吏。
長安的大将軍府就是一個空殼,隻有楊修一個人,多一個謝煚幫助也好。
謝煚原本是袁紹的追随者,現在被策反,也是一個标志。

  ——

  王粲梳理史料,孫策确定編著方針,新莽史的編著就此拉開序幕。
新莽雖然隻有十五年,但問題卻不少,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寫成的。
孫策決定兩條腿走路,一是按正式的斷代史編著方法,以蔡邕為主,王粲、謝承等人為輔,慢慢來,紮實下功夫;一是解眼前的燃眉之急,由路粹針對祢衡的文章寫批判文章。

  不得不說,路粹真是條好狗,咬起人來又狠又準。
他沒有理會祢衡,而是直指祢衡背後的孔融。
他說孔融身為聖人之後,當初與黨人交往密切——兒時登李膺龍門,後來黨锢事發,張儉投門望止,孔融曾收留張儉——就是一個标準的黨人,而他後來的仕途經曆同樣是黨人的模範,為司徒掾時,受命舉核貪濁,他偏袒黨人,隻舉宦官子弟,卻對黨人子弟視而不見。
後來任北海相,作威作福,生殺予奪,盡在其一念之間,更無半分朝廷法度。

  最後,他點了一句祢衡。
祢衡依附孔融,以狂士成名。
他與孔融相互稱許,稱孔融為孔子,孔融則稱為他顔回,比拟聖賢,簡直是無恥之尤。
這樣的人居然還有臉寫文章批判王莽,簡直是掩耳盜鈴,賊喊抓賊,根本不值得一辯。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