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裴潛的消息,得知安邑落入呂蒙之手,衛觊大驚失色。
與裴潛不同,他就是安邑人,大半家人在安邑城中,還有數百族人在城外的莊園裡,安邑失守,城裡的家人成了呂蒙的人質,他是堅持既定方案,支持劉備,還是向孫策俯首稱牙,就成了他必須面對的問題。
反複權衡後,他決定繼續堅持。
當年孫策為蔡琰鳴不平的場面深深的烙在他的腦海裡,讓他這麼多年都擡不起頭來,一想起就恨得咬牙切齒。
如今孫策勢強,蔡琰名重,若是河東落入呂蒙之手,成為吳國的屬地,衛氏就徹底完了。
就算孫策不會親自出面,也會有人秉承上意,對衛氏趕盡殺絕,盡情羞辱。
與其如此,不如孤注一擲,奮力一搏。
衛觊随即請見劉備,說明情況,并提醒劉備安邑的意義,請劉備立刻出兵。
劉備當然清楚安邑的意義。
河東不僅有鹽有鐵,百姓富庶,能提供他急需的物資,還能掩護并州,威脅關中。
一旦失去河東,河内三面受敵,他很可能也守不住,隻能退守并州——如果能奪取并州的話。
但出兵河東并不是說說就行,他兵力不足,無法成行。
包括河内世家的部曲和新招募的士卒在内,劉備現在有步騎四萬。
他準備派張飛、張郃率領一萬步騎入并州,還要留下足夠的兵力守河内——魯肅有水師,随即可能渡河攻擊——剩下的人馬不足以攻取安邑。
安邑是河東郡治,很久以前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城堅池深,有呂蒙率領的三千吳軍精銳防守,沒有十倍以上的兵力優勢,短時間内根本無法攻克。
這時,司馬懿提出了意見。
河東必取,這一點毋庸置疑,但重點不是攻安邑,而是阻擊援軍。
增援安邑的援軍有三種可能:最近的當然是駐紮在弘農的蔣欽部,其次是目前還在洛陽的魯肅部,最後是關中的涼州軍,包括胡轸率領的董卓舊部和楊阜等涼州新銳控制的士家。
但關中之變來得太突然,很多人都沒有準備,包括楊阜等人在内,絕大多數人都猶豫未定。
即使有賈诩的配合,楊修也需要時間穩定關中,不太可能迅速派出援軍,增援河東。
至于蔣欽,他兵力有限,又負有守衛弘農的責任,在關中形勢不明的情況下,他不可能增援河東。
剩下的隻有魯肅,但魯肅的困難也不小。
從河南增援河東必須先渡過黃河,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在孟津渡河,一是在陝縣渡河。
如果在孟津渡河,攻擊前進,等魯肅趕到河東,至少要半個月,甚至止步河内,根本無法實現預期目标。
如果在陝縣渡河,他隻能用民船——冬天水淺,水師經過三門峽的可能性極小——無法保證糧道安全。
就算渡了河,魯肅還有一個問題無法解決:騎兵。
他的騎兵數量有限,估計不超過千人。
中山軍有騎兵萬人,在河東境内交戰,又有河東世家的人力、物力支持,優勢明顯,穩操勝劵。
擊敗魯肅之後再攻安邑,把握要大得多。
若是王蓋等人能夠說服或者擊殺閻溫,控制并州,再帶着太原、上黨的并州軍增援,自然有足夠的兵力攻取安邑。
若是遷延不決,等閻溫收到河東生變的消息,做好了準備,那就麻煩了。
司馬懿最後提醒劉備,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一旦等楊修穩定了關中,派出援兵,或者孫策調南陽、陳留的駐軍增援,河東必然失守。
劉備覺得司馬懿說得有理,他和逢紀商量後,決定改變方案,由逢紀留守河内,審英協助,他親率主力趕往河東。
司馬懿通曉兵法,劉備任命他為軍師,随大軍作戰,出謀劃策。
第二天一早,劉備起兵,張飛、張郃率領一萬騎兵在前,劉備率領一萬步卒在後。
轵關守将是河東人,已經收到了裴潛的消息,開門迎接,劉備順利通過,進入河東。
與此同時,王蓋等人通過天井關,進入上黨郡。
——
收到蔣欽的消息,得知呂蒙擅自決定,奔襲安邑,魯肅很生氣。
呂蒙看似果決,實則魯莽,而且将他推入被動之境,迫使他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渡河作戰。
且不說此舉冒險,很可能遭受覆敗,就算呂蒙得手,攻占了安邑,也不代表就是勝利。
河東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劉備絕不會坐觀,河東世家也不會善罷甘休,一旦他們聯手,呂蒙必然被圍困在安邑,處境危險。
他不能不救,但他卻沒有足夠的兵力去救,尤其是騎兵。
兵力不足,又沒有足夠的騎兵,如何才能戰勝擁有近萬騎兵的劉備?
就算僥幸取勝也是慘勝,未必還有餘力解安邑之圍。
況且大王登基在即,這時候受挫,還有臉回去參加登基大典嗎?
辛毗也很意外,但他不像魯肅那麼惱火。
他畢竟是軍師,不會覺得呂蒙此舉有冒犯之嫌,就算是,他也不會表現出來,還要幫呂蒙一把。
呂蒙雖是武人,卻是汝南人,算是汝颍系,而且是汝颍系中不多見的将領,與他還算親近。
辛毗對魯肅說,關中之變倉促,沒有人事先有準備,河東又是如此重要,呂蒙來不及請示,主動出兵也是迫不得已,雖然有失魯莽,卻也是積極求戰的表現。
這一點很像大王,每每出奇制勝。
見辛毗擡出吳王,雖然明知辛毗是為呂蒙開脫,魯肅也不好直言反駁。
所有人都知道,呂蒙是吳王的愛将,是吳王一手調教出來的年輕将領,而且在之前的戰事中,呂蒙已經展現了不俗的能力,并不是什麼也不懂的新丁。
他如果一味批評,很容易給人打壓部下的不好印象。
辛毗又說,呂蒙雖然是奇襲安邑,身邊隻有三千人,但這三千人都是真正的精銳。
安邑城堅固,又有趙昂的配合,呂蒙應該能堅守一段時間。
就算守不住大城,也可以退守内城,等待增援。
看似冒險,其實勝算不小,都督大可不必緊張,倒是可以趁此機會奪取河東,進而攻取河内,對并州形成包圍之勢。
至于兵力,雖然有困難,卻也不是完全沒辦法。
比如盧氏城的高順部。
魯肅心領神會。
原本他的目标是取關中,現在關中被楊修控制了,下一步的目标已經變成了并州。
目前有可能參與圍攻并州的除了他,還有四個人:沈友、全柔、徐琨和朱桓。
以兵力而論,沈友最多,而且得幽州之利,有大量騎兵,其他人無法比拟。
全柔、徐琨兵力有限,都在萬人左右,但朱桓的兵力卻比他多,至少有三萬人。
以目前的兵力論,他隻能排到第三,很可能淪為配角。
若能趁此機會攻占河東,立下戰功,加官進爵,他就有機會增兵,和朱桓并駕齊驅,甚至反超。
弘農境内就有一支勁旅:高順率領的并涼精兵,總兵力超過萬人。
關中入手,呂布的女兒也成了袁耀的妾,作為呂布舊部的高順已經沒有再戰的意義,投降是遲早的事。
高順是良将,陷陣營是真正的精銳,麾下其他将士訓練也很嚴格,如果能将他納入麾下,對接下來的戰事大有裨益。
吳王稱帝之後,平定天下的步伐必然加快,立功的機會不多了。
魯肅随即請辛毗作書急報建業,請求招撫高順部的授權,同時派人與高順接觸,希望他能集結人馬,一起增援河東。
他又傳書朱桓,請求朱桓率部增援,協同作戰,尤其是騎兵。
與此同時,魯肅命令徐盛率部威脅河内,并尋找機會,看看能否通過三門峽,趕到陝縣附近,維護糧道的安全,做好增援河東的準備。
然後,魯肅親率一萬步騎,趕往陝縣。
半路上,他接到了高順的回複。
高順接受了魯肅的建議,正率部趕往陝縣與魯肅會合。
呂布陣亡,呂小環成了袁耀的妾之後,高順就成了尴尬的存在。
不久前,秦誼派人聯絡他,隻是他還有朝廷的任命,身邊的将領也有一大部分是朝廷任命的,并不完全聽他指揮,他不敢輕舉妄動。
關中易手,這些人也沒有了去路,能得到魯肅的信任,參加河東作戰,他們求之不得,甚至感激涕零。
魯肅松了一口氣。
高順投降,不僅他解決了部分兵力問題,蔣欽的壓力也小了很多,能抽出一部分兵力。
隻是這樣一來,糧草的壓力又增加了不少,尤其是在黃河航運受限的情況下。
魯肅趕到陝縣,與高順見面。
高順不僅帶來了八千多步騎,還帶了不少糧草。
這一年多時間,高順可沒閑着,在成陽、盧氏一帶屯田,收獲頗豐,足以解決魯肅擔心的糧草問題。
隻是他來得匆忙,所以隻帶了一部分,剩下的還在路上,遲幾天才能到。
魯肅大喜過望,信心大增。
他覺得自己撿了個寶,而這都是多虧辛毗的提醒。
欣喜過後,麻煩也來了。
蔣欽派出的斥候回報,劉備已經率部進入河内,與河東世家一起,總兵力近七萬人。
張飛進駐黃河北岸的大陽縣,正等着他們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