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見世面是很多家長都會做的事情。
隻是像建文皇帝朱允炆,用這麼大的排場告訴自己的孩子,親身體會了解時間的不容易和各種各樣的情況還是少見的,至少以前從來沒有有人這樣做過。
往南走到處都是寬闊的大道,畢竟連接着京師所見的都是不一樣的,朝廷規劃的路線隻有一個大緻的方向,隻要沿着官道走,基本上都能到達任何地方,所以并沒有太多的地方官員前來迎接建文皇帝,朱允文,雖然他的車架已經特别的羨慕了。
就算是建文皇帝朱允炆也沒有特别的要求,需要多少人來給他見駕,他更希望自己在突然之間就能了解更多的事情,所以越是低調越好。
自己的兒子有疑問有想法,皇帝朱允文非常樂意的解答,畢竟如今的他想法還是挺多的,更何況皇帝坐久了多多少少還是想過一些普通人的生活,現在能夠這樣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别提有多舒服了。
“父皇父皇,外面的空氣真的很好啊,也不知道現在外面還有多少好東西。
”
所有的事情就和之前一樣,建文皇帝朱允文一開始并不知道朝中之中到底做了什麼事情,好在這些年來他們所在的發展也是非常的不錯的。
在之前他告訴那些人,隻要能夠做的,那就繼續做下去,隻要能夠堅持的,那就從來不要放棄。
“好東西當然多了,你看如今這些大道越來越寬闊,想當年父皇我到中都的時候除了幾條主要的道路以外,根本就沒有這些東西,再加上周邊的這些田地,那個時候可沒有平整的這麼寬敞,而且劃分的如此細緻。
”
是啊,當年沒有合理的規劃,百姓的田地都是東一塊西一塊,大大小小也不太均準再加上處理的方式不一樣,所以有的甜肥有的甜弱,每次蒸這些薄田和富田的時候都會引起紛争。
這些年來,朝廷不斷的采取科學的辦法引導百姓們進行種植,再加上各種作物的引進,肥料的添加,如今糧食作物的産量越來越高,新作物的種植也讓他們收成特别的不錯,把這些東西賣出去也能獲得不少的糧食和金錢。
“父皇,那以後我們可以多出來走動走動嗎?
”
兩位皇子眼裡透露着希冀,那是希望,也是渴望,建文皇帝朱允炆看着他們笑了笑。
“那是自然,這大明天下你們想去的地方都可以去,隻要能夠保證你們的安全。
”
建文皇帝朱允文并不吝啬,對于自己孩子的教育,甚至可以說相比較其他家長來說,他根本就不用擔心太多的事情,這些孩子就算是再差也會有一個絕味,甚至是有朝廷的憤怒養着,所以他絲毫不會擔心這些問題,但是現如今的他也會像普通家長一樣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培養他們各種各樣的意識,甚至動手操作能力也加以培養。
所以看起來還是非常穩定的大明帝國從上到下家庭教育越來越重視,百姓們也知道想要讓自己的家族越來越強大,獲取更多的資源,那麼子孫後代的教育就必然重要,他們這些人也正是通過這樣的操作才漸漸的趕上其他人的,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因為這個時代可以讓他們公平的與其他人競争,可以讀書可以寫字,可以遊玩,可以到天下最繁忙的地方學習,如何做商人可以到戰争最危險的地方學習如何統帥軍隊。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一個事實,不管是哪一個學院的學生,最終都會出去實習一番,他們必須要通過實實在在的學習,才能把自己在書本上掌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實際上能夠用到的,這也是這些年的要求。
前幾年的時候他們還能通過寫文章來畢業,但是現在他們沒有在外實習的經驗,甚至沒有去過海外基層代理的經驗,那是很難畢業的,因為現在的學生越來越多了,朝廷不可能白白的養着這些人,如果有人真的不負責,那麼淘汰的機制也是非常嚴格的。
兩個孩子都非常的高興,因為他們得到了父皇的肯定,在車廂裡叽叽喳喳的,他們也都看到了窗外,确确實實和其他地方不一樣,至少和他們之前所看到的那些景色完完全全不一樣。
皇帝朱允文不斷的給自己孩子講述了如今朝廷的變化,對于孩子們,對那些路邊可能看到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見過黃麗朱英文也會自己去解釋,不懂的他也會問身邊的人,窗外的人一直都在旁邊候着,大太監李毅也一直陪伴着皇帝左右,所以很多事情還是處理的相對比較輕松的。
皇帝經曆有限,這些年來不斷的鞏固自身了解的事情也很多,但是畢竟也有局限性,不會所有的事情都見過,所以有些情況還是不太清楚的,這就需要身邊有一些人解釋。
方中愈自然在這個時候要負擔起整個隊伍的防禦工作,也不會陪在金融皇帝朱允文身邊,他必須從頭到尾的打量整個隊伍,在合适的位置安排好合适的人不出現任何的差錯,一旦出現差錯,他一定會是首先被朝廷責難的,人就算那些人明面上不會說什麼,也會牽連到他的手下。
不就是規矩,有些時候規矩可能不能往上做,但是在相對合理的狀态下,也會需要有一些人來承擔責任的,他們都清楚這一點房東玉卻不願意這樣做,所以什麼事情都讓自己考慮的清清楚楚。
建文皇帝朱允炆也看見了,外面有不少的錦衣衛在巡邏,還有其他的上職位,遠遠的在外圍這是對于他的保護。
整個隊伍特别的龐大,畢竟半價人員有那麼多,他們不一定能夠見到建文皇帝,朱允文當然不能夠隔得很近的看到,但是遠遠的還是能夠看到的,隻不過他們也清楚,這一次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和建文皇帝朱允文商讨事情,而是和這些朝廷官員還有方中愈方大人談問題,因為他們可以在這一次的行程當中達成各種各樣的協議,簽訂合同為他們以後的發展做出重要保障。
不管是礦産還是其他的自然資源,比如大明帝國海軍的裝備,陸軍裝備的研發和生産。
當更多的裝備開始列裝軍隊,同時又需要不斷的研發新裝備的時候,朝廷的力量就不足能夠了,所以必須要在民間尋找合作者,成為大明帝國的商人多多少少會比如今小打小鬧要好的多,這是他們權衡之後得出的結論,所以這一次吸引到了各行各業的人參加,有不少人都在很遠的地方積極進村的趕來,就算自己不能趕來也會讓分部的人參與。
越是大的會社在京師都會有分布,因為這裡是全國最大的貨物集散中心,也是遊客的集中地,所以南來北往的貨物可以說是相當的多,畢竟把好東西賣到這裡,就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在這裡購買,消費力量是特别強的。
所以這些人有說有笑,雖然還帶着家眷,但是女眷并不多,畢竟是出遠門,帶着女眷還是不太合适的。
有不少商人們還把自己的孩子和子植被帶過來,他們也希望能夠和皇室搭上關系,畢竟孩子們的心性是最簡單的,不排除一些人有些其他的想法,可是人魚越小越好塑造,對于他們這些人來講,通過孩子的關系來拉近彼此的關系,在以後的合作中還是會起到一定的作用的,當然這也取決于個人。
建文皇帝朱允文對于這所有的一切還是非常了解的,也非常清楚當初他做的那些事情并不成功,甚至對于建文皇帝朱允文本身來講,他也知道這裡面會摻雜着一些東西,可是沒辦法,為了确保整個帝國的平衡發展,他需要這一群人當做命脈連接全國各地,隻要有他們的存在,那麼各地的情況就會不斷的傳入京師。
所有各個地方的東西完完全全依靠錦衣衛的情報的話,是不能夠覆蓋的,畢竟規模越大想要維護起來就越困難,那麼南來北往的行商就成為了重要的一環,不管他們以前的紮根地在哪裡,隻要他們需要京師或者從京師到各自的地方。
這裡面所參展的一切都取決于利益,因為可以給他們賺到更大的利潤,商人還是以逐利為生的。
下來休息的時候,建文皇帝朱允文也沒有吃的太好,這一次他有要求一定要輕車簡行,雖然人多排場大,可是相比較以前太祖高皇帝出行的時候已經是非常的節儉了,再加上如今不需要消耗那麼多,所以更多的物資準備都是在當地直接才買。
凡是到了一個地步的時候人的想法就不一樣了不能用簡單的想法來衡量一個位高權重的人,所以其他人也不會真的去猜測建文皇帝朱允文到底是個什麼想法。
随行的數位官員也在彼此讨論,他們在交流最新的結果,雖然現在還不會做出決定,可是對于一些大緻的情況還是非常了解的,可以說如今這些人就是行走的财富,不管是他們相互談論的合同,還是與地方官員即将讨論的合同,這就說明了,建文皇帝朱允文希望他們能夠彼此團結合作,把蛋糕做得更大。
之所以找這麼多人來,也是因為不允許他們吃獨食,大明帝國還沒有惡心到那個地步,要靠吃獨食才能發展起來,所以更多的時候都是重在分享。
那些人也清楚,正是因為朝廷給予了這樣的保障,所以他們才大膽的來到京師,跟随建文皇帝朱允文的車架進行而不是偷偷摸摸的做那些可能危害到國家利益的事,好在如今這種狀态下,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
遠在今世的太子,如今第1天開始監國,開始在東宮屬官的教導下正式處理正事。
皇帝留下的人自然在這個時候表現的還是忠心耿耿,他們要幫助太子處理好,如今需要太子審核蓋章的事情,不至于坑害太子,也不至于在這個時候真正的為自己打算,誰要是真的在這個時候為自己謀私利的話,那可就真的闖了大禍了,畢竟他們并不清楚建文皇帝,朱允文到底在京師留了多少人。
皇後娘娘也很謹慎,太子畢竟是他的親兒子,以後是要繼承皇位的,可是大明帝國已經死了一位太子,在那個時候大家都以為他會登上皇位的,所以他必須要保證如今太子不會出現任何的差錯,因為所有小的差錯在這一段時間都會被放大,因為大家在這個時候都會非常的嚴格要求他,隻要他做的一點有問題,那就是皇帝沒有慧眼識珠必須要更換儲君。
各自的訴求不一樣,所看到的觀點就不一樣,但是大明帝國在對于儲君這件事情上還是相對來說比較統一的,雖然有一部分人有一些不同樣的意見,畢竟現在他們恐怕也要通過自己的訴求來滿足自己的政治願望。
好在這些年大明帝國的政治體制已經相對穩定,建文皇帝朱允文和如今的太子讓個人隻需要對一些大師進行拍闆就行了,具體的措施是由下面的人讨論的,所以倒也不一定會出現什麼大的問題,除非真的有人故意設套或者說設計陷害,否則的話不會出現太多有毛病的問題,就算是出現了問題也是大家共同的責任,而不會歸咎于一個人頭上。
這一點其實也是保障了,某一個人不會受到其他人的誤解,因為一個人的口供是做不了,真的。
整個朝廷就是通過這樣的手段,讓更多的人團結在一起,不管是遠行的建文皇帝,朱允文和他身邊的那些大臣,還是留在京師裡輔助太子的這些大臣,最終的目标都隻有一個,那就是讓大明帝國更加的強大。
所有的人都堅信,這一次之後,不管是大明皇帝,建文皇帝,朱允文還是當今太子,一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