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唐朝工科生

第五十一章 無豚不成家

唐朝工科生 鲨魚禅師 2676 2024-01-31 01:12

  從張德這裡,盧照鄰學到一句話,叫做“螺蛳殼裡做道場”。

  唐朝的威嚴雖然已經擴散到了漢朝時期的範圍,但全國總人口數量相對低下,這種威嚴的含金量,自然是要打點折扣。

  而張德就是在這個打折扣的基礎上作弄着變化,東挪西湊南坑北搶,這才湊足了在武漢折騰的人口基數。

  十年生聚是不行的,似武漢那般,最好是五年就能生聚,不但要生聚,還要生巨。
生的巨多,生的巨廣!

  多年浸潤,盧照鄰簡介從張德那裡學到的東西并不少,江陰張氏有着很強烈的“鐵腕統治”痕迹。
從這些“蛛絲馬迹”中,盧照鄰大緻上也總結出了不少增加人口的指标。

  養豬,不是泛泛的飼養,倘若真把養豬當作一種事業去做,這個事業的背後,一連串的行業多不勝數。

  從醫療衛生到科學管理乃至良種優選等等精細活,都要有條不紊地培養推行下去。

  即便是一竅不通的笨蛋,被強制在這個一系列的流程中走一遭,大抵上,也是會掌握不少技能。

  除開這些技能之外,他們自然而然地學會了“管理”,學會了“被管理”。

  紀律誕生了,遵守紀律也誕生了。

  按照道理,前往西域以及河中,養牛羊馬騾是最劃算的,但是盧照鄰很有前瞻性。
他知道“定牧”是長期大政,即便郭孝恪、程處弼接連暴斃,西軍現行的體制,都會反過來影響敦煌宮,因為不但降低了敦煌宮對河中地區施加影響力的成本,也讓西軍“軍屬”能夠從中謀取更多的利益。

  遊牧,不符合西軍體制的利益,更不要說,成為西軍“軍屬”之後,那些胡女的家族成員們,能夠輕輕松松搜刮盤剝,又何必累死累活風餐露宿?

  沒有誰天生下賤一輩子就想着吃苦的。

  “定牧”這個大政不變,那麼劃分草場必然會效仿安北都護府。
至于誰來做河中或者西域的大都護,這不重要。

  隻要體制固定下來,一切都好說。

  别人未必知道河中的行情,但盧照鄰因為有貴人扶持,自然是知道河中多地适合廣種薄收豆麥類作物。

  甚至在蕃地,大麥在雪域高原也有了七八十斤的産量,在河谷地甚至能夠有三百多斤的驚人記錄。

  盧照鄰從江陰學到的知識告訴他,這是一段非常适宜的氣候,适宜到苦寒之地也可以養活很多人。

  但是,從江陰學到的知識還告訴他,适宜的氣候不是一成不變,它會過去……

  在适宜氣候過去之前,盧照鄰希望盧氏改換爐竈,東山再起!

  他就是要養豬,養豬,就是東山再起的事業。

  “大郎,老朽還是想不通,既有官職差遣,緣何還要去養豬?
這……”

  陸氏的老人一臉不解,對他們來說,這不比操持賤業更丢人,但終究是丢人的。
堂堂範陽盧氏,竟然跑去養豬?
不但是養豬,還是萬裡迢迢跑去一邊做官,一邊養豬。

  這算什麼?
養豬令?
豬倌?

  “河中危機重重,若論獲利,首推金銀,次之奴婢,再次絹布,最後,牛羊馬騾駝。
隻是以上諸業,用人極多,尤其親信,多多益善……”

  語氣略微停頓了一番,盧照鄰看着盧氏老人,“盧氏無人可用。

  “……”

  一時無言,即便說是教書育人,那也是十幾二十年後才能變現的事情。
更何況,教出來的學生能不能出一個“張操之”還不好說呢。

  窮鄉僻壤的,有人脈關系也多在軍中,不頂事。

  “大争之世,倘使無利可圖……想要振作門楣,再起閥閱,靠一張嘴去說麼?

  言罷,盧照鄰也不管盧氏老人震驚“大争之世”的論斷,看着連綿不絕的馬隊、駝隊,“适才所言諸業,用人極廣,可正因為用人極廣,河中西域不可不安。
禁絕遊牧諸事乃是必然,誠然屢禁不止,但胡地遊牧轉定牧,乃是當今大政……”

  且不說西域如何,僅僅是漠北草原,那窮鬼地方這樣折騰,最終不還是轉為定牧?
青料塔和堡壘比比皆是,漠北諸部人口隻要越線,把人口遷出去就是。
十幾年下來,從漠北走出來的老中青,沒有三十萬,十五萬總歸有的。

  放在以前,這些人即便是炮灰,怎麼地也要被算在“控弦四十萬”之中。

  整個漠北已然成為北軍序列的提款機,固然北軍隻是吃很小的一部分,但隻是這很小的一部分,也足夠讓北軍“軍屬”們大賺特賺。

  尉遲氏十幾年經營,陡然有了舊年大族的風範,絕非因為出了一個安北大都護。

  “話雖如此,到底還是養豬啊。

  盧氏老人有些不甘心,可不等盧照鄰繼續說話,自己一咬牙,“有道是家中無豚不成家,這是祭祀祖先的肉食,不丢人!

  “……”

  文化人要面子,找個理由也要撐下去。

  不然……心裡那一關難過。

  “西安君,可要在敦煌雇些人手?
關内好漢如今在敦煌的極多,西安君在長安頗有幹系,倘使招呼,響應者定然極多。

  “噢?
某聽聞河北刀客江南劍士要多一些,怎地現在又出了關内好漢?

  “這幾年關中糧田都有抛荒的了,你說出不出好漢?

  “……”

  聽到這回答,盧照鄰都不知道怎麼接下去。

  土地兼并都知道不好,但本朝和曆朝曆代還是有些區别。
人口相對較少不說,還有兼并土地之後輸出富餘人口的渠道。

  還不止一個渠道,這就讓權貴們頗有些肆無忌憚。

  權貴并非不知道這是在玩火,但隻要沒有到臨近崩盤的地步,這一切都會加速演練着。

  “關中糧價是要低一些。

  “哪裡是低一些……要不是朝廷強制着種,誰願意忙了一年連去長安城吃一頓的錢都沒有?
再者,糧稅又不見抹了去,還不如把地租給大戶,由得大戶包稅了去。

  “說的也是。

  無利可圖的事情,朝廷又不說給糧食補貼,還還忙個屁。
物價漲的飛起,偏偏糧價跟日了狗一樣……誰叫每年增加的耕地數量十分驚人呢。

  就這,“化獠為漢”的朝廷大政還在南方不斷推行着,每年壘砌的梯田都不知道有多少。

  伴随着物流運載能力的大大提高,“南糧北調”輕而易舉,一次輸送幾百萬斤糧食根本談不上什麼壯舉,就是很普通的一次商業行為。

  若非朝廷體制硬性的要求糧食實物稅,否則關中永業田,早就改成了桑葉林或者棉花田。

  “現在敦煌,關中人很多?

  “貞觀才生的小崽子都有三四千,西安君你以為呢。

  “……”

  盧照鄰一時無言,心中暗忖:不若雇傭這些“好漢”去養豬,反正都是給錢……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