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閣很快就收到了朱由校策劃的呂宋特别行政政策,沈潅和幾個閣老一起看過這些政策後,隻覺得呂宋土著太倒黴了。
皇帝制定的政策,簡直就是要把這些土著持續壓制在社會底層,并且隻有努力工作才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那些好吃懶做的土著,日後甚至無法成家。
因為皇帝首先将土著排斥在商業活動之外,規定土著不得從事大部分的商業活動,這些商業活動隻有漢人擁有準入門檻。
不讓土著做生意,這是又要将土著摁在底層的重要政策。
這樣的政策下,土著能做什麼生意呢?
在菜市場賣賣菜,賣賣魚,這是允許的,不過要交市場管理費,而漢人業主在做這種小生意的時候是不需要交錢的。
什麼開礦、伐木場、采石場、開設工廠、大宗商品貿易,以及擁有商鋪的各種商業活動,都是土著所不能從事的。
土著隻能當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官府确保其勞動所得不被侵害,但對于那些懶惰不做事的,餓死了官府也不管。
同時将土著排斥在漢族教育體系之外,為土著專門成立一套教育體系。
土著普遍不重視教育,這樣的壓制也沒什麼問題。
進而在文化上施行種族壟斷,從而将土著徹底壓制在社會底層。
不過不對土著進行愚民教育也是不行的,大明需要的是肯幹活,不作亂的土著。
要是那些土著不肯幹活。
整天懶惰得無所事事。
最終必然會導緻犯罪率不斷上升。
因此朱由校又推出了城隍廟教育為主的‘土著學校’。
這些土著學校。
就是用城隍廟教育的那一套對土著進行教育,同時對土著進行不斷的洗腦。
等于說這個學校,是不教讀書寫字的,也不教多少文化精髓。
隻教他們要努力幹活,通過宣揚因果報應、轉世輪回等方式,讓他們明白人生來都是要做事的,隻有努力做事才能讓來世投個好胎,才能積攢福報等等。
勸人為善總不是假的。
全是假的是很容易被推翻的。
這樣的土著學校,學期為半年。
土著兒童十歲入學,入學半年之後随即畢業,然後到種植園去當童工。
然後再由漢人種植園主,以及官府對這些土著童工進行持續性的做工考核。
肯用心做事的,官府進行表彰,以樹立勤勞做事的榜樣。
而對于那些好吃懶做,産生犯罪的土著進行嚴懲,從而樹立反面教材。
人都是會進行對比的,當所有土著都是打工仔的時候。
即便被壓制在社會底層,這些土著也有人可以比較。
讓土著之間一比較。
那些得到表彰的土著日子過得比其他土著好了,自然就成了土著羨慕和學習的對象。
讓土著和土著比,而不是和漢人比。
反正人都是這樣,隻要能有一個家庭,能吃飽一口飯,能夠生活得下去也就能滿足。
土著雖然将被壓制在社會底層,但這樣的生活官府還是給得了的。
隻要肯努力幹活,總不可能讓他們餓死。
沒有媳婦?
不要緊!
隻要表現良好,得到種植園主的肯定和推薦,官府就可以獎勵他們一個土著媳婦。
這年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官府為什麼不能對土著施行這樣的權力?
隻要是沒結婚的土著女人,官府讓她們下嫁,他們就必須得下嫁。
在命理中,男人是妻财同論。
女人也是男人命中的财,如果一個男人在很落魄的時候有個女人死心塌地的跟着,一般情況下這個男人都是要發家的節奏。
女人跟别人跑了,一般都是要破财的節奏。
所以僅以學術角度去探讨,女人是一個很重要的社會資源,而且是社會必須資源。
為了能夠管理這些土著,同時避免漢人和這些土著皿統進一步混雜,朱由校決定讓官府禁止土著自由婚配,土著的婚配将由官府說的算。
當然,土著人那麼多,如果由政府來牽紅線,怎麼管理得過來呢?
官府婚配方式即是将适齡男女進行分級,男子和女子都分三品九等,然後按照等級進行配對,同等配同等。
女子評級看姿色、福相、家境,姿色好又有福相的,評為上品上等,或者上品中等,姿色好有沒福相的,評為上品下等、中品上等。
姿色一般又福相極好的,評為上品下等、中品上等。
姿色一般,福相還不可以的評為中品中等、中品下等。
姿色一般又福相不好的,則分為下品上等。
長得難看又有福相的,評為中品下等。
長得難看又福相一般的,評為下品中等。
長得難看又沒福相,則評為下等下品。
男子評級看他們是否肯努力做工,是否遵紀守法,是否熱心助人。
例如一個土著男子進入種植園起就表現很好,做事非常積極,那麼就會被評級為中品下等。
如果該男子有做出什麼感人事迹,官府則可以根據其行為程度進行等級提升,可以提升為中品中等,也可以提升為上品。
這樣的考核,将由漢人種植園主進行配合。
漢人種植園主,自然也是希望這些土著努力幹活的,所以在利益出發點上和官府這種考評是一緻的。
适齡男女考評過後,同級與同級配對,下品下等的男女則不進行婚配,讓他們打光棍。
具體配對的時候,可以抽簽嘛!
而對那些表現特别良好的土著男子,則可以讓他們先行自由挑選。
同時這種制度并不是要對所有土著施行,而是對漢人雇傭體系内的土著進行施行。
即那些在漢人種植園裡做事的土著,以及城鎮内的土著,專門施行這種制度。
而分布在各地農村的土著農民,則不實施這種制度。
但是接下來官府将支持漢人在菲律賓進行高度的土地兼并活動,會将大量土著編入種植園,從而為種植園提供足夠的勞動力。
熱帶地區的經濟,必然需要大量廉價的勞動力才是能夠發展的。
否則你讓漢人遠渡重洋去種植園裡幹那種勞動力強度又不算高,但卻很繁瑣的工作,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如果不把土著壓制在社會底層,大明根本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在呂宋發展種植園。
在這個體系之内,漢人和土著也将禁止私自通婚。
漢族男子要想娶土著女子,隻能向官府進行申請。
官府每年可以把那些上品土著女子分出一部分許配給漢族男子,漢族男子要交彩禮錢才行。
說好聽點是彩禮錢,實際上就是将土著女子中的優質資源篩選出來出售。
不過要保證這種體系下的土著正常繁衍,女人這種必須社會資源就不能動得太多。
同時皿統太過混雜,也就不好管理了。
加入漢家的土著女子,也可以享有漢族的待遇。
而對當前呂宋地區,那些擁有漢族皿統的土著,官府則采取考核制度。
對漢語掌握比較好的,則登記為漢人。
漢語掌握不好的,證明其已經土著化了,就歸入土著行列,不過品級會給高一些。
品級的高低,也影響土著的待遇。
品級高的土著不僅在婚配上享有更好的資源,同時還可以住更好的房子,并且獲得更高的工錢,同時在醫療和社會保障上也享有更好的福利。
這樣一來,就構建出了一個,隻要土著努力工作,品級提高上去了也可以無憂無慮的社會環境。
同樣的,這樣一來就可以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勞動力不足的話,讓那些土著多生一點就是了,特别是那些長相不難看的土著。
而那些長得實在太過歪瓜裂棗,又懶惰無比的土著,則施行禁止婚育的政策。
這也是在改良土著的皿統啊!
在勞動力缺乏的時候,這些土著生上七八個都不成問題,到時候官府出錢幫他們養到能工作的年齡。
而對于那些犯罪的土著,則進行降級處理。
如果是針對漢人的惡性犯罪,直接降為下品下等,并且施加刑罰。
朱由校的這些政策,将構成一個土著隻從事農業、服務業,以及普通工人的呂宋社會分工。
而漢人則從事商業和生産組織,以及技術工種的分工。
當然也不可能每個大明百姓都能混得那麼好,也有一些漢人會混得很一般,但他們在呂宋從事普通工作,也都是土著無法代替的。
如果土著可以代替,顯然雇主更願意用成本低的土著工人。
每一個在南洋地區的漢人,都有一個最直接的發家途徑。
那就是開辟種植園,隻要肯吃苦,開一片種植園出來,就能成為種植園主。
在這個體系之内,漢人與土著泾渭分明,待遇也是完全不同的。
而土著與土著之間,服不服王化也是泾渭分明。
服王化的納入這個體系,不服王化的則進行征伐,打服了再把那些土著部落的人口打散納入體系之中。
最後就是靠時間,用三品九等制進行‘優勝劣汰’,讓那些肯安心做事的土著能夠娶得上媳婦,過上安穩的生活,并且鼓勵他們多生多育,為大明提供更多的廉價勞動力。
而對于那些懶惰不聽話的土著,則施行限制生育,甚至是不允許婚育的政策控制群體數量。
如此教化上幾代人下去,這些土著就會很聽話了,而且後面的土著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之下,懶惰的習性也會改善很多。
除了這些政策之外,朱由校還确定了在土著中推廣官方漢語,以及加大教化宣傳的政策。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