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尋求死了!
泸川縣城府前街的刺史府後宅中,趙師立聽到這消息之後,忍不住大笑了三聲。
角月如鈎,花園裡格外清幽。
池塘旁邊的一座涼亭裡,安夷軍司馬王元珪見此,忍不住呵呵笑了起來。
趙師立和張尋求之間的恩怨,王元珪也知道一些内幕。
從外人的角度來看,張趙之間的恩怨,源自于趙師立秉公行事,張尋求心懷怨恨。
可說穿了,不過是利益之争。
張尋求雖是豪酋出身,卻并非真正的望族。
至于張家的發家史,已無從考據,但時至今日,張家還在暗地裡從事着許多違禁的買賣。
比如販賣私鹽,比如授售兵械。
朝廷的鹽鐵禁令,由于巴蜀天高皇帝遠,沒有絲毫的用處。
而趙師立出身京兆,也不是什麼豪門望族的子弟。
他來到泸州後,也看重了這條錢路。
可由于張家涉足這些行當已久,使得趙師立頗為棘手。
而張家的生意,恰好要通過泸州的商路,于是兩家就起了龌龊。
趙師立随後扣押了幾批張尋求的貨物……
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在一些偏黃地區并不少見。
關鍵是,趙師立是外來人,如何是地頭蛇的張家的對手?
于是雙方幾番交手後,趙師立吃虧不小。
而恰在這時候,明琰出任蜀州刺史,察覺了張家的一些龌龊,于是找到趙師立配合。
趙師立順水推舟,便把這件事捅到了中樞,為狄仁傑所知。
結果嘛……
張尋求自然受到了嚴厲斥責,張家無奈之下,暫停了泸州商路的生意,被趙師立趁機壟斷。
斷人财路,如殺人父母。
張尋求對趙師立,自然是恨之入骨。
這些年來,雙方矛盾沖突不斷。
而在狄仁傑死後,朝中暫時無人關注巴蜀的事務,以至于張尋求開始猖狂起來,數次挑釁趙師立。
他是地頭蛇,劍南道的那些望族在明裡暗裡也幫襯他,使得趙師立的處境開始變得艱難,對張尋求同樣恨之入骨。
一攤子龌龊事!
不過王元珪倒也沒有因此而對趙師立産生鄙視。
他和趙師立一樣,都不是劍南道的地頭蛇。
王元珪出身于太原王氏家族,算是宗房子弟。
他倒是不在意什麼錢帛,來這裡更多是為了積攢資曆。
事實上,趙師立做的這些事情,也是這個時代的共性。
不是每個人都會似王元珪這樣出身豪門,似趙師立這樣的人,想要在仕途上走的遠,不僅要有能力,更要有一定程度的資本。
當然了,若運氣好得了賞識,同樣能扶搖而上。
可是,又有多少人有那樣的機會呢?
“張尋求這死的,卻有些詭異啊。
”
王元珪在趙師立笑完之後,也微笑着道:“府尊難道就不覺得,這裡面有蹊跷嗎?
”
趙師立聞聽,卻啞然而笑。
“有什麼蹊跷,說穿了就是他張尋求知道的太多,所以必須死罷了。
”
劍南道的望族豪酋,大多有一些關系。
張尋求行違禁之事,若說沒有劍南道那些望族的背後支持,怕也難做的這麼長久。
王元珪頓時露出恍然之色,輕聲道:“怪不得是鮮于士簡出面。
”
“你道是鮮于士簡願意如此嗎?
”
趙師立冷笑道:“我聽說,朝廷派了欽差前來,更罷黜了鮮于燕益州刺史的職務,讓他暫領經略一職。
等到吐蕃退兵,鮮于燕怕就要失勢。
鮮于士簡若這時候不主動些,難道等朝廷追究下來再去主動不成?
他這一出手,雖死了張尋求,卻讓其他人都脫身出去。
如此一來,鮮于氏依舊可以立足劍南道,而那些望族也會因此對他産生出感激之情。
”
說到這裡,趙師立突然話鋒一轉。
“不過,我覺得這一次鮮于士簡之所以這麼主動,怕還是被逼無奈吧。
”
王元珪點點頭,輕聲道:“我覺得,這次朝廷派來的行軍總管,怕是不簡單。
”
“若是簡單,又如何能得陛下委以重任?
”
趙師立一撇嘴,沉聲道:“楊守文名動兩京,才華過人。
這兩年因為替太子出家,所以聲勢小了些,但卻更得陛下寵信。
如今,他重歸弘農楊氏,背後便有了根基。
之前又隐姓埋名到了梓州,大敗飛烏蠻,斬殺孟凱,非尋常人能夠做到。
而今又被陛下委以行軍總管之職,依我看也是陛下要大用他的征兆。
所以這一次,咱們要盡力配合他行事。
我已經決定了,此次就由他來主導泸州之戰,我在私下裡配合他足矣。
”
趙師立說着話,便看着王元珪。
王元珪那還能不清楚他的心思,笑着道:“他如今是我的上官,我又怎能不聽從差遣。
不見他一紙令下,我便趕赴泸川嗎?
放心,我不是那不知好歹的人……楊公回歸楊氏之後,便征召了我從兄王處廉為洛州司馬之職。
我那從兄的妻子,是清河崔氏女;她的堂姐,則嫁給了荥陽鄭氏。
而汴州刺史鄭靈芝,則是楊公的妻兄。
所以掄起來,我還是楊君的長輩……就憑這些關系,我又怎可能不配合楊君行動?
”
五姓七宗,以及那些世家貴胄,關系可謂盤根錯節。
王元珪說這番話的時候,也看着趙師立。
他的态度非常清楚:你不用試探我,我不會和楊守文對着幹,我們其實是一家人。
趙師立眸光一凝,心中不由得有些羨慕。
他也是在得知楊守文為行軍總管之後,才去打聽相關的消息。
可是看王元珪的情況,怕是在此之前,就已經收到了家中書信,了解的更加清楚。
弘農楊氏?
出身于京兆的趙師立,當然知道這四個字所代表的含義。
心裡也越發的堅定起來,等楊守文抵達之後,他一定要盡力配合。
即便是楊守文有錯誤,也不能當面頂撞。
因為他感覺到,自己日後的出路,怕就在楊守文身上。
++++++++++++++++++++++++++++
和蠻叛軍,正逼近泸川。
泸州境内彌漫着一股大戰将至的緊張氣氛。
楊守文等到了張脩之後,休整一日,便拔營起寨。
與此同時,鮮于士簡也暫時坐鎮普州,調撥糧草,送往龍台鎮……
楊守文命張超為前鋒軍,率部三千開路。
而他則坐鎮中軍,命張脩留守龍台鎮。
這也是他第一次指揮如此多的兵馬,心中不免緊張。
好在,有明秀在旁邊指點,倒也沒有犯下什麼錯誤。
在進入泸州境内之後,楊守文便感受到了那濃濃的戰争氣息。
沿途,不時可以看到抛棄家園,向普州逃難的難民。
“看起來,叛軍氣勢很強啊。
”
“五萬大軍呢!
”
明秀笑道:“我估計現在,叛軍人數要超過五萬……他們一路北上,勢必會沿途收攏散落各處的蠻人。
”
“可我怎麼覺得,你一點都不緊張?
”
“為何緊張?
一群烏合之衆罷了。
”
“你又沒見過那些叛軍,怎就知道他們是烏合之衆?
”
“若我是和蠻人,在渡過了元水之後,絕不會冒然北上,而是會選擇西進,攻打戎州。
雖然戎州荒涼,人口稀少,但卻是一處可以立足的好地方。
占領戎州,可以向南與六诏結盟,向西和吐蕃人取得聯系,很快站穩腳跟,而朝廷卻無力顧及。
可是他們偏偏選擇了北上……
想來是覺得,泸州富庶,可以得到更多的财貨。
一個主帥,連自己的貪婪都無法控制住,又何來高明?
這樣的對手不是烏合之衆,那什麼才算是烏合之衆呢?
”
眼界、格局!
楊守文腦海中,閃過了四個字。
明秀平時雖然不好張揚,可是這兇中的才華,卻非比尋常。
楊守文很慶幸,由于明崇俨的關系,明秀把他當成了朋友。
若不然的話,他一定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對手。
哪怕楊守文重生一回,可是從這底蘊而言,仍比不得這個時代的精英子弟。
一千五百年的遠見卓識,究竟能有多少用處?
有的時候,楊守文就算知道結果,又能如何?
他所學的東西,又有多少适合于這個時代?
“四郎,你要走了嗎?
”
“啊?
”
“我是說,這次返回洛陽之後,你是不是要離開了?
”
明秀顯然沒想到楊守文會突然有此一問,頓時愣住了。
半晌,他苦笑道:“我本打算回去之後再與你說,沒想到你居然這麼早就覺察了。
”
他深吸一口氣,點頭道:“泉州事務已經完備,族裡傳話,要在年底開始着手南渡。
我要随前鋒軍前往勃泥,在那邊做一些安排。
按照族裡的說法,要在兩年内把江左的基業全部轉移過去,而後就要進發獅子國……所以,接下來我會很忙碌。
”
楊守文知道,他無法阻攔明秀。
就如同明秀無法拒絕家族的召喚一樣,他有更為重要的事情要做。
心中,有一絲絲不舍。
他歎了口氣,輕聲道:“不是說還要再等兩年嗎?
為何這麼快就開始行動?
”
“不能等了!
”
明秀道:“聖人還政,已成定局。
太子從年初開始參與政事,誰也說不準,聖人什麼時候會還政與太子。
等到那個時候再行動,太明顯,難度也很大。
現在聖人與我明家泉州市舶副使的職務,其實也表明了她的态度。
我們必須要提前準備,若真等到太子登基時再行動,就晚了。
”
“其實太子登基了,又如何?
難不成,他還能對明家大動幹戈不成?
”
“太子不會,但太子耳根子太軟。
這些年看明家不順眼的人很多,就算是太子無意對付明家,難保其他人不會對付。
畢竟,在世人眼中,明家是聖人的明家。
你想想這些年來,聖人殺過多少人呢?
到時候我明家又如何受得了那些個報複呢?
”
話說到這個份上,楊守文不好再說什麼。
他隻能道:“你若是離開,我身邊再無可托付之人。
”
明秀依舊是一副懶散的笑容,他在馬上拍了拍楊守文的肩膀,輕聲道:“你将來注定是要立足朝堂,很多時候,更需要你一個人獨自去面對,哪怕楊公都幫不得你。
所以,你要習慣才是,因為那時候,你隻能依靠自己。
别擔心,你其實可以的……當初我被家族派去長洲,亦覺恐懼。
但是後來,卻覺得頗有有趣,慢慢也就這麼過來了不是?
所以,我相信你也可以。
”
明秀的話,并未讓楊守文感到多麼開懷。
吉達,如今陪着******去了波斯,也不知現況如何。
過些時候,明秀也要離開了……雖然知道‘天下沒有不散宴席’的道理,可是這心裡,終究有些難受。
明秀道:“青之也不必想太多,接下來你要全力消滅和蠻人,與其這樣傷春悲秋,倒不如想想,該如何迎戰。
”
“你都說了,一群烏合之衆!
”
楊守文笑道:“若是連烏合之衆都無法戰勝,我也别回洛陽了,便與你去勃泥吧。
”
聽了他這句話,明秀也就放心了。
他知道,楊守文并沒有受到影響,他已經做好了準備,來迎接他生平最為重要的一戰。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