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麻衣赤足,背負長劍,行走在天地間,循着荒野小路,渴飲山泉,饑食鳥獸,自長安東行入關,翻越潼關,熊耳山,來到了嵩山山脈少室山裡最為險峻的三皇寨。
插天而立,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顯得其險無比,三皇寨是嵩山最高峰,乃是少林寺的地盤,向有高僧大士在此隐修。
“師傅!
”李榮衣衫褴褛,但步履強健,精氣内蘊,短短半個月,氣質有了奇異的變化。
普惠身為“少林十八棍僧”之一,早年間跟随太宗皇帝征戰四方,立下赫赫戰功,武道境界在戰場上突破到了宗師之境,如今年老體衰,隐修于三皇寨絕頂石洞,修身養性,這些年來除了曾收李榮為徒外,少有與人來往。
急步來到石洞前,李榮在外面恭敬地喊着師傅。
“癡兒快進來吧!
”洞中傳來蒼老的聲音。
普惠原為少林寺收養的孤兒,無親無子,收李榮為徒後,視之為親兒對待。
李榮幾步撲入洞内,見到洞中還是老樣子,灰白的石床上坐着一位須發皆白的老僧,身披破舊補丁的僧袍,翻身跪在石床前,眼圈通紅。
古人雲“天地君親師”,除了虛無飄渺的天地外,後三者是維系社會關系的紐帶,對李榮這個靈魂來自後世的人來說,君王并不值得敬仰,而這一世真正給他以關懷的是父親李晦,再有就是師傅普惠,老管家葛寶,因身份的原因他隻對李晦和普惠下跪過。
“父親大人過世了。
”李榮痛心地說道。
“天妒英才!
”普惠歎道。
李晦的才華是每一位跟他打過交道的人一緻認可的,普惠也不例外,無論是容貌,武功,還是能力和處世之道,李晦稱得上十全十美,可惜過于完美也是罪過,他的命運就像當初創立了“玄音妙劍”的謝家先祖謝玄中年離世。
普惠扶起李榮,令他坐到石床上。
“前些日子你父曾給我來信,說了身後之事。
如今你奉祀先人,離開洛陽是非之地也是萬幸。
”普惠對着盤坐在對面的李榮說道。
武則天登基為女皇後,武家之權勢如烈油烹火,繁華似錦,他們聯合起來将矛頭對準李唐宗室,幾乎殺之殆盡。
此時李榮表現得再忠心,其日漸精深的武功,不斷增長的權勢會成為武家乃至武則天猜忌的對象,到時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權力鬥争不可自拔,重現李晦的悲劇。
“權勢地位,宗室恩怨不是我追求的目标,我不會像重蹈父親的覆轍。
”李榮說道。
“你父一生背負的東西太多,你能看穿這些就好。
”普惠欣慰地說道。
“父親命我帶上他的秋水琴音去往東海的觀音法座,還要去吐蕃雪山,我準備将其當成一場曆練,磨砺自己。
”李榮說起來意。
“相信這一路會讓你成為真正的宗師。
”普惠高興地道。
每個人有自己的道,普惠能成為宗師是他當初懷着使天下太平的夢想,以此為信仰一步一步邁向宗師之路。
李榮的功法糅合了佛道兩大功法,但本質上還是以《水書》為根基,講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行走天地,貼近自然是修行的必由之路。
兩人促膝長談,交流武道見解,李榮離開少林寺時尚年幼,許多佛門武學的真意領悟不了,如今境界增長,見識日廣,更覺金剛伏魔神通的精奧,普惠也給了他很多指點。
在少林寺盤桓數日後,李榮沒驚動任何人,踏上了南行的路。
從嵩山向南,越過南陽,入江陵,至大江,然後沿江而下,過淮南,至浙右,直抵東海。
觀音法座位列佛門三大勝地,僻處東海之濱,人迹罕至,就是江湖中人也少有人知其真正所在,但普惠,李晦這等身處頂尖勢力的宗師還是知道她的位置。
畢竟觀音法座是江湖勢力,免不了需要修煉,需要與外界交流。
據李榮了解,觀音法座位于東海普陀山,跟後世觀音道場一緻。
普陀山自先秦時就有方士蹤迹,還留有煉丹之所,後來成為佛門勝地,附近一向風高浪急,天氣變幻無常,且島外遍布暗礁,船隻無法進入,少有漁民前來打漁,更無從發現這裡是著名的佛門勝地。
在靠近海邊的一個小漁村,李榮幫助漁民解決了一些問題,得到漁民的敬重,借到一艘小漁船,出海尋找傳說中的普陀山。
“小郎君有所不知,東海多風浪,這陣日子正是暴風來臨的季節,普通的漁民可不敢出海。
”操舟的船工皮膚黝紅,中年模樣,臉上皺紋不淺,筋骨暴露,顯得蒼勁有力。
“常人不敢出海,林公技藝不凡,這操舟技巧無人能比。
”李榮笑道。
他住在漁村一個多月,知道這姓林名紹基的船工是漁村最好的漁人,操舟之技遠近聞名。
“那裡,那裡,”林紹基忙謙虛地說道,“狂風巨浪也會帶來豐富的漁獲,這時出海捕魚險是險了些,能捕到的魚蝦不少。
”
林紹基津津有味地向李榮介紹着可以捕到的各種魚蝦,以及海味的作法,聽得李榮澤口稱贊。
或許是往日修煉的艱苦,進入洛陽後情勢的緊張,李榮的身心一直保持着警惕的狀态,固然武功不斷進步,心理卻頗為疲憊,幾日來他呆在漁村,跟那些貧苦的漁民一起捕魚,勞作,有一種輕松自在的感覺,也不急着去往觀音法座了。
李榮和林紹基清早迎着朝陽出海,向東行駛了一個時辰,按時間接近中午,天空忽然暗了起來,轉瞬間烏雲密布,空氣更加濕潤,風也越來越大了,刮得越來越猛,掀起海浪一波又一波地湧過來。
小船飄落在波峰浪谷間,或是高高抛起,或是重重落下,濺起一陣水花。
“小郎君,我們不以再向前行了,得馬上回航,浪越來越大,一會兒可能還會下暴雨,到時就更難行了。
”林紹基面色嚴肅地說道。
“這裡距那小島有多遠?
”李榮問道,“在那個方向?
”
“小島就在此處東南方十裡處。
”林紹基大聲說道。
“老林,你先回去吧,下面的路程我獨行即可,”李榮說道,翻身躍出船外,迎着巨浪,腳尖一點,行出數丈。
林紹基剛要開口相勸,看見李榮踏水而行,下巴差點掉下來,知道是遇到了高人異士,他以前聽說過附近有高人來往,可以踏浪踩水,今天見到真人了。
不過這時候,林紹基可來不及感歎,風浪愈來愈大,趕忙掉轉船頭向來時方向駛去。
波濤洶湧的海面對李榮這樣的高手來說不算什麼險途,李榮提聚真氣,運至足下,模仿前世沖浪的方式,遊走在重重波浪之間,隻覺得無比自由自在,束縛在身上的壓力,欲望統統抛之腦後。
雖然李榮自覺真氣,境界沒有增進,但他無比确定心态,意志沖破了囚籠,宗師之境不再是虛幻的東西,而是踏踏實實的道路。
迎着撲面而來的狂風暴雨,李榮仿佛烏雲下穿行的精靈,波浪不再是前進的障礙,而是助推的利器。
狂風怒吼,雷聲轟響,海浪咆哮,暴風雨肆虐着天地萬物。
前方不遠處隐現出一個島嶼的輪廓,李榮踏浪而行,張口發出震天的嘯音,沖破雷聲,風吼的阻礙,宛如金石相激,又似狂獅巨吼,融合了少林寺的“獅子吼”,謝家的“玄音入神”秘術,李榮的音波秘技别有一番威力。
“少林寺那位高僧的法駕到此,貧尼有禮了。
”島上忽然傳來清越的聲音,聲音不大,綿綿不絕,穿透風雨,傳入李榮耳中。
“好武功,”李榮心裡暗道。
這一手傳音之術盡顯出說話之人功力精湛,并未使出什麼秘技,威力蘊含在平常的話音中,有着宗師般的威能。
“少林寺普惠禅師門下李榮拜見觀音法座的諸位前輩。
”李榮朗聲說道。
說話間,李榮已登臨小島,縱躍之間,腳踏礁石,攀援而上。
小島平時隐映在海中,渺不可見,實則面積不小,島上草木豐茂,古樹遍野,鳥語花香,四季長青,此時外面狂風暴雨,島内卻頗為平靜,雨也沒那麼大,實是人間仙境。
“原來是李施主,請來山中一叙!
”女聲微微一頓說道。
觀音法座位列佛門三大勝地之一,雖僻處東海,所知之人不多,但也未刻意隐瞞,像少林寺、魔門這等大勢力都知其所在,且多有來往。
觀音法座主要供奉觀音菩薩,門内弟子全部為出家女尼,領導着天下大部分尼寺,勢力之大還在少林寺,白蓮社兩大勝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