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幼窈呶着嘴兒:“我才不傻呢,等幽王殿下平反了,表哥就能恢複封号了,到時候表哥就是手握兵權的大王爺,我當然要趁表哥還沒發迹的時候,把表哥的腿兒抱緊了,将來誰也比不過我在表哥心裡的地位,看誰還敢欺負我。
”
說完了,她托着香腮,一臉“我是不是很聰明,快誇我”的表情。
可是把周令懷逗笑了:“以後,就請表妹多多關照。
”
他手中也掌握了一條商道,是北境山西這一帶,也經營了不少産業,既然小姑娘壯志勃勃要賺錢,他為什麼不成全?
虞幼窈一拍兇口:“表哥請放心,我的镖行隻要辦成了,一定虧不了,等周永禾将策案做好了,就拿給表哥看一看。
”
乍一聽小姑娘提起旁的男人名字,周令懷眉心微跳,頓時就想到,這位周永禾是誰了,就道:“倒是個人才,他以一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接下镖行這樣的活計,倒也是個有魄力,也有野心的人。
”
虞幼窈身邊得用的人不少,但能叫他看上的,也隻有一個周永禾。
虞幼窈點頭:“不光如此,他本身手段和智謀也都不缺,做事也是妥當,在镖行裡曆練些時候,也堪大任。
”
她重用周永禾一方面是,這人是祖母給她的,值得信用。
另她本人,也對周永禾也是比較欣賞。
周令懷轉了話題:“幽王府護衛,設左、右、前、後、中五所,每所設一千戶,十百戶,也就是五千人衆。
”
虞幼窈一下瞪大了眼睛:“本朝官增設護衛按照官階,都有嚴格規制,藩王最多設二千護衛軍,為什麼幽王府護衛指揮司這麼多人?
”
她原還因為幽王是皇室中人,多說了一些呢。
周令懷輕笑:“其實,所謂的護衛規制,雖然明文規定,但掌實權的人,本就有諸多特權,加之我父王又是正統的皇室中人,《周典》上明文規定,皇子可設三千護衛軍,以策萬全,皇子後代依次遞減,如此一來,幽王府規制内可養五千護衛軍,但加上種種特權,實際上最多可養八千護衛軍,而這些都是明面上的,暗地裡,也都養了暗衛,加起來達到萬數。
”
其中有三千,就是他暗裡頭養的潛蛟,這是精騎。
另有兩千是精兵。
這兩支軍隊戰鬥力強悍,精騎擅以少勝多,遠征作戰能力強悍,能一天以奔襲四百裡地作戰,其威力完全不亞于,前朝時期最強大的遼東軍。
兩千精兵最擅兵陣,擅長突襲,克制騎兵有奇效。
虞幼窈震驚不已:“這麼多?
!
”
周令懷點頭:“既然要開镖行,需要用的人自然不少,我撥一千人給你,三個月内陸續到齊,到時候你自行安排。
”
虞幼窈吓了一跳,連忙擺擺手:“表哥,我用不了這麼多人,五百人數就差不多夠了,一千人太多了。
”
周令懷輕笑:“給了你,便是你的人,往後他們的糧晌,都由你自己發放,随便你怎麼使喚都成,一旦你的镖行成立,開商路,需要用到的人很多。
”
虞幼窈本想拒絕,但仔細一想,表哥的話不無道理,就點頭:“謝謝表哥。
”說完了,她就拿過桌子上一個老香樟寶盒:“表哥,這是我手中暫時能動用的銀票,你先拿去用,不夠了再問我要。
”
她可不白占表哥的便宜和好處。
表哥對她好,她也要對表哥好才是。
周令懷打開盒子一看,裡頭放了一疊的銀票,嘴角止不住地抽搐了幾下,正好又聽到小姑娘“不夠了再問我要”這等财大氣壯的豪言壯語,好險将嘴裡的茶咽到了喉嚨裡,不然又要被整嗆着了。
他到底是哪兒給了小姑娘很缺錢的錯覺?
讓小姑娘覺得他就像一個嗯“幹軟飯”的?
周令懷百思不得其解,隻好推拒:“我暫時不缺錢,表妹把銀票收回去吧,你要做镖行,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
”
虞幼窈将盒子又推回到表哥跟前,笑眯眯地:“我知道表哥不容易,手裡還養了萬數的護衛軍,現在不缺錢,以後肯定缺啦,表哥不用覺得不好意思,這些錢算是一千護衛軍的租借金,所以表哥一定要收着,苦了什麼,也不能苦了表哥手底下的人,表哥從家破人亡走到現在不容易,他們忠心耿耿跟了你一路,肯定要厚待了。
”
幽王府被叛謀逆,王府的産業盡數充分,表哥還要養這麼多人口,這幾年過得肯定不容易。
他說“暫時不缺錢”,隻是習慣性謙虛了一下,總不能說,自己很多錢,一點也不差錢吧!
可也不知道小姑娘到底都腦補了什麼,竟覺得他是抹不開面子,才不收銀票,連借口都主動幫他找好了:一千護衛軍的租借金!
可真是謝謝你喔!
周令懷徹底無語了:“我真是……”
虞幼窈笑彎了唇兒:“表哥,跟我還客氣什麼呢,你看我就從來不和你客氣,想要開镖行,就直接找表哥幫忙,缺人了,就直接找表哥要,”一邊說着,就皺着小鼻子,有些不高興了:“哥不要我的錢,難道是跟我生分了?
”
周令懷撫額:“行叭!
”
今後從别的地方補給她也行,免得惹了小姑娘不快。
畢竟,小姑娘可是拍了兇說要幫他養軍隊的。
總不能駁了她一片好意吧!
镖行的事敲定好了,周令懷又尋了兩人行走江湖的遊俠,虞幼窈了解到镖行内部的一些規矩事宜,并且整理成冊,仔細研究。
之後,兩個遊俠被派到小周莊,幫着周永禾操持做镖行的應事宜。
不知不覺就到了六月。
天氣越來越熱,一個多月沒下一滴雨。
大周流言四起,都說是幽王殿下含冤而死,惹得天怒,降下炎罰,隻有幽王洗涮了冤情,上天才會降下甘霖。
百姓們不懂朝堂之事。
但是,有一句話叫“風起于青萍之末”,世事變化往往是始于朝堂,起于民間,越是小人物,往往越能最先體會世道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