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重生之我是齊國太子

第六章 :變法的朝野阻礙

  而令貂勃為難的是,他也是舊貴族,變法要變的就是他,他...

  “王上,變法之事非一日之功,還望王上...收回成命。
”貂勃對田建深深一拜,語氣誠懇。

  田建看了貂勃一眼,笑道:“太傅,寡人所言變法之事隻是設想罷了,不必緊張。

  “王上啊!
”貂勃搖了搖頭,沉沉的歎了口氣。

  秦國的變法最大的阻力就是以老世族為代表的孟西白和太師甘龍,當年的甘龍的政治根基與政治主張,與整個世族集團形成有重大差别。

  甘龍曾在秦獻公時期主持推行新政并長期領國,有功業根基,是秦國功臣,所以對秦國貧弱有清醒的認識。
而世族集團,則以承襲祖蔭為根基,以維護祖制傳統為根基,對秦國貧弱有實質上的疏離感。
這種根基差别,形成了甘龍在政治主張、政治策略兩方面與世族集團的重大差别。

  甘龍前期主張有限變法,後期主張有度複辟。
具體說,甘龍的政治主張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認識基礎,承認秦國不推行新政不走向強大,便會走向滅亡的殘酷現實;第二層面是治國主張,以恢複穆公霸業為目标,與秦孝公求賢令的初期目标相同,而不是推倒重來的徹底變法;第三層面,支持變法的底線,是不觸動穆公祖制。

  而穆公祖制就是百裡奚治國的那一套,和商鞅的耕戰為本的法家思想有着本質區别。

  現在的貂勃就是如同當年的甘龍,期待齊國強大,也期待變革,但卻不是變法!
或者說,他希望齊國再有一個像鄒忌這樣的人,而不是有商鞅、申不害這樣的人。

  而且目标也是驚人的相似,貂勃和百官希望能恢複當年的齊威王、齊宣王時候的強齊。

  “太傅!
”田建冷哼了一聲,“所謂變法,寡人又不是不知道,變法需要能臣,寡人有嗎?
現今隻不是修改一下法令而已。

  在看到魏國李俚變法的強大之後,列國也揭開了變法浪潮,其中最為鮮明的就是吳起變法,吳起想要複制李俚在魏國的那一套,可是卻被楚國貴族逼死。
韓哀侯也是求到了申不害,才開始變法。

  貂勃心裡稍安,對田建一揖道:“王上聖明,所謂變法無非是颠倒庸人與賢人,然庸人何以能從政,賢人則易于流落民間。

  這是個王侯将相有種乎的年代,所有的名臣大将他們都有一個顯赫的家世,即使是寒門,他們也是士這一階層,比鄉野之民有身份多了。

  試想一下,書籍和知識的掌控在上層貴族階級,平常人哪有可能學習,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文盲!

  而商鞅變法是什麼變法?

  是以軍爵為核心的耕戰,他的變法并沒有涉及大臣這一類别,而僅僅是軍中!

  “然也!
”田建點了點頭,他現在是最大的貴族,颠覆統治的事情也決不能出現在自己的身上,今天的初步試探已經出來了,貂勃包括所有的臣子他們内心是拒絕變法的。

  在找不到變法能臣的時候,田建是不會輕易再開口提及變法的。

  “太傅無需多言,來看看這筒車,這可以将水源不變的地方方便灌溉。
”田建指着在小溪的筒車。

  最早的筒車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
莊周《南華經》記載的漢陰抱翁老人恥用的桔槔,即是豎于井邊的提水器械。
随着社會的發展,提水工具的使用越來越被重視,先後又出現了戽鬥、汲筒、龍骨車(又名翻車)和筒車。

  戽鬥是用粗繩縛于木桶或笆鬥的兩邊,兩人對立各執一繩,将河水汲入田間。
汲筒是用打通竹節之粗大竹杆,相互連接,随地勢高下,用木石支架,跨越澗谷,引水入田。

  龍骨車是用連串的活節木闆裝入水槽中,上面輔以橫軸利用人力踏轉或利用牛力旋轉,溝溪河水随闆導入田中。
筒車是利用水力運轉的原理,讓竹筒取水,流水自轉導灌入田,不用人力。
筒車的使用在安康始于南宋郭浩營田時。
恒口千工堰龍口下筒車河是郭浩營田時制筒車引水入渠處,故地留“筒車河”之名。

  後來發展的高轉筒車,王祯《農書》描繪的高轉筒車,屬于提水機械。
以人力或畜力為動力,外形如龍骨車,其運水部件如井車,其上、下都有木架,各裝一個木輪,輪徑約四尺(明代一尺約合0.32公尺)輪緣旁邊高、中間低,當中做出凹槽,更顯凹凸不平,以加大輪緣與竹筒的摩擦力。

  下面輪子半浸水中,兩輪上用竹索相連,竹索長約一尺,竹筒間距離約五寸,在上下兩輪之間、在上面竹索與竹筒之下,用木架及木闆托住,以承受竹筒盛滿水後的重量。
高轉筒車也用人力或畜力轉動上輪。
綁着竹筒的竹索是傳動件,當上輪轉動時,竹索及下輪都随着轉動,竹筒也随竹索上下。

  當竹筒下行到水中時,就兜滿水,而後随竹索上行,到達上輪高處時,竹筒将水侵瀉到水槽内,如此循環不已。
帶動連成串的小竹筒盛水,沿水槽而上,可在高岸上從低水源地區取水。

  南宋以來,筒車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完善,并漸行推廣普及。
明、清之際,安康各縣都可見到筒車。
地方志書多有記載。
諸如平利壩河的筒車垭,紫陽縣的筒車溝,甯陝縣汶水河的筒車灣這些至今沿用的地名,即可探尋到當年的蹤迹。
在漢濱區迎風鄉黃洋河畔,至今仍可看到筒車風姿。

  看着那一個竹筒接連一個竹筒,水從那裡慢慢被汲了出來,群臣都呼稱為神迹!

  “什麼時候将鄭國拐帶過來呢?
”田建暗暗思索道,反正韓王然也對鄭國不感興趣,到時候派遣大臣将鄭國忽悠來,到時候建設齊國的水利。

  “王上,這些物事都是何人所造,簡直神乎其技。
”侍衛統領衛慶開口贊道。

  “這?
”田建一時啞言,“這是古書所言,寡人托工匠不斷試探,總算還原出古人的東西。

  反正現在距離炎黃時代也有了一兩千年,華夏的文明史也早就存在了,假托先人之物也是可以的嗎?

  尚書都記載虞舜兩個皇帝遊四海,驅四夷,地盤比商代都大。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