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策行三國

第2410章 新禮

策行三國 莊不周 2485 2024-01-31 01:12

  祢衡仍不死心,再三追問,說着說着,言辭便尖刻起來,對徐嶽冷嘲熱諷。

  随侍的徐嶽弟子們大怒,紛紛撸起袖子,要與祢衡對陣。
徐嶽卻很淡定,擺手示意弟子們稍安勿躁,不緊不慢地地說道:“敢問閣下,是天道在前,還是人事在前?

  祢衡不假思索。
“自然是天道在前,有天地方能生人。

  “嗯,那是天上的星辰多,還是地上的人多?

  “這個……”祢衡有點拿不準,誰沒事算過這些?
他仔細想了想。
“應該……是天上的星辰多些吧。

  徐嶽點點頭。
“那我就問心無愧了。

  祢衡微怔,随即反應過來,氣得無語。
孫策笑笑,對荀彧說道:“可見言語都是小道,真正的學問才是大道,人切不可本末倒置,否則難免自取其辱。

  荀彧忍着笑,點頭附和,隻是他不願落井下石,轉而說道:“大王崇天道,尚大體,垂拱而治,誠為天下之福。

  孫策哈哈一笑。
“是啊,希望大夫以秦為鑒,盡快制出能讓君臣各得其所的新禮來。
這樣的事,大可不必等賈生、董生,遷延數十年。

  荀彧心中一動,随即拱手施禮。
“彧定竭驽鈍之力,不負大王所望。

  祢衡在一旁聽得清楚,斜睨了荀彧一眼,擱了撇嘴,想說什麼,卻終究還是沒說。

  在觀象台盤桓了半天後,孫策起程返回湯山。
荀彧、祢衡一路陪着孫策步行,到了山下,正準備各自上車,荀彧搶上兩步,擋在孫策面前。

  “大王,臣有一事,百思不得其解,還望大王點撥。

  “大夫說來聽聽。

  “大王不信天命,信民心,大吳因民心而立。
民心善變,且易為人所用,萬一哪一天有田和之流,裹脅民意,鸠占鵲巢,奈何?

  孫策歪着頭,打量着荀彧,無聲而笑。
荀彧忍了很久,終于把這句話問出口了。
由此可見,他是真的準備甩開膀子大幹一場了。
解決了這個問題,剩下的都不是什麼大事,再難也會有解決辦法。

  “這種事要分兩種情況來說。
”孫策收回目光,淡淡地說道:“一是此人真的能代表民意。
那我孫氏不妨讓賢,退食一城,總比刀兵相見好;一是此人并不能代表民意,隻是詐僞,那大夫所制之禮就要有所防範,不能讓王莽之流鑽了空子。
你說呢?

  荀彧若有所思,微微颌首,向後退了一步,一揖到底。
“多謝大王。

  “大夫,努力!
”孫策還了一禮,舉步上車。
郭武過來,關上車門,馬車辚辚遠去。

  荀彧站在路邊,看着漸漸遠去的車隊,一聲輕歎。

  祢衡走了過來,打量着荀彧,語帶譏諷。
“大王給你答案了?

  “雖不具體,我卻知道該怎麼做了。

  “說來聽聽。

  “不急。
”荀彧向自己的馬車走去,腰背挺直。
他揚揚袖子,朗聲道:“大王今年尚未而立,就算到六十五歲退位,還有三十七年時光,足夠我制出新禮了。

  祢衡想了想,忍不住笑了。
他邁步追了過去。
“荀文若,我有一計,你想不想聽聽?

  荀彧停住腳步,轉身看着祢衡。
“正平若有金玉良言,彧自然求之不得,當以好茶相待。
請!

  ——

  觀象台一晤後,荀彧打開了思路,制禮迅速推進,很快就拿出了第一個草案,提交公卿讨論。

  新朝鼎立有很多儀式,曾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祭天,以示君權神授。
但孫策偏偏申明不信天命,荀彧之前之所以遲遲沒有進展,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現在,荀彧保留了祭天的儀式,但是将祭天的意義修改為道法自然,崇尚實事求是的研習天道,并遵循天道來治人事,而不是閉門造車,從各種經典中尋找牽強附會的理由。

  理所當然,祭天的地點定在了觀象台。

  這個改動雖然有一些異議,但大部分公卿表示同意。
儀式保留了,而且更加隆重,既尊重了傳統,又賦予了新意,有新朝氣象,也符合吳王一直以來的理念。

  祭天之外,荀彧又增加了一項:祭地。
大緻儀式與藉田類似,以示天子重農之意。
民以食為天,農為百業根本,種地的農民——如今稱為農士——更占據了天下戶口的九成,當之無愧的中堅力量。
祭地時,邀請各地農士代表參與盛會。

  因為吳王倡男女平等,荀彧将蠶禮一并納入其中,農士代表将以夫婦為單位。

  祭天在觀象台,有現成的建築,無須新建。
祭地則需要新建一座台,以各州所獻之土築成,取名先農台,既表現重農之意,也有各州貢土臣服之意。

  祭地之後是祭祖。
這個祭祖不僅僅是祭孫氏祖先,更要祭曆代先賢。
荀彧提議在太學中建先賢台,繪曆代先賢圖像于其中,召集太學諸教授、學子聚講,各州使者,百業代表與會,以示重人之意。

  祭天地人之後,才是正式的登基大典。
大緻按既有禮儀,隻是取消了一些繁瑣的步驟,加之簡化,保留臣君相待以禮的核心,酌情提高了臣的地位,減少了跪拜的次數。
尤其是國是院,因為都是老臣,跪拜不便,除了必要的跪拜禮外,大多以拱手禮代替,以示重老之意。

  禮制草案一出,争論不可避免,但衆臣的總體意見還是積極的。
新禮最大的特色一是簡潔,一是尊重。
沒有刻意展示皇權的威風,比叔孫通所制之禮多了幾分人文關懷,自然得到了衆臣的支持。
甚至有人擔心荀彧這一步是不是跨得太大了,可能引起吳王的反感,草案無法通過。

  孫策很快通過了這個草案,随即下诏公卿上書提出修改意見,由荀彧、祢衡統籌修訂,争取盡快拿出一份可以施禮的方案。

  禮制的原則、框架通過,剩下的便是細節。
很快,幾套具體的禮儀制度便送到了孫策面前,有些禮儀要進行演習。
孫策的日程中便多了一項内容:每天演禮,免得到時候出錯,被人笑話。

  蔡邕、荀彧兩對父女成了禮儀導師,每天出入王宮,教導宮中男女老少。

  建業城内也掀起了一場演禮的活動。
吳王登基之時,會有各方代表齊聚建業,身為大吳國都,首善之區,建業人自然不能失禮,被人笑話,街頭巷尾,随處可見練習行禮之人,就連船娘、報童攬活時都不忘秀兩句文绉绉的禮貌用語,讓陸續趕到的四方使者大為贊歎。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