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字電報成全三妹·
與張允和比起來,大姐張元和便顯得文靜得多,在大夏大學讀書時,因她的典雅秀美,被封為當時的“大夏皇後”。
人品出衆、條件優越的追求者不少,但卻沒有一個她中意的,直到30歲了還是一個驕傲的待字閨中的公主。
她是昆曲的愛好者,這對張允和晚年對昆曲的研究,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三妹張兆和,在性格上又與兩個姐姐有所不同,聰明可愛,單純任性;像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天使。
據說張兆和的功課非常好,18歲時曾在中國公學奪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如此聰明伶俐,加上一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天使面容,自然令許多正處青春期的男生傾慕不已,因而她的身後,有着一绺又一绺長長的追求者。
張兆和深受其擾,又頗為自得,居然突發奇想,把他們都以青蛙之名一一編了号:“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如今的女生叫男生“青蛙”,不知道是不是源于這兒來的?
殊不知除了這些年輕的青蛙之外,還有一隻比她大8歲的“老青蛙”。
這隻“老青蛙”不是别人,就是在當時已經頗負盛名的文壇怪才沈從文。
沈從文這人極其内向,老實木讷得讓人很難将他跟他的文章聯系起來。
也不知張兆和的哪根弦觸動了他的愛情神經,總之,他下定決心搞搞師生戀了。
問題是有那個心,沒那個膽兒,不敢當面向張兆和表白愛情,隻好發揮所長,給張兆和寫了一封極具文藝範兒的情書。
二姐張允和知道了這事兒,取笑說,沈從文大約隻能排為“癞蛤蟆第十三号”了,而張兆和對這位老師的舉動卻選擇了保留态度。
沈從文見一封不行,又接連寫了好幾封,就這麼一封一封地寫下去,結果這些信,跟那些“青蛙”一樣被張兆和編上了号。
這原本是你追我躲的二人遊戲,卻不知怎麼回事鬧得滿校都是風聲,最後居然有人傳言,說沈從文因追求不到張兆和要自殺。
張兆和情急之下,拿着沈從文的全部情書去找校長理論,那個校長就是胡适。
她把沈從文寫的一大摞子情信全部交給胡适看,告狀說:“老師老對我這樣子,騷擾。
”
胡校長是個老頑童,也是個诙諧浪漫的人,居然直截了當地對張兆和說:“他非常頑固地愛你。
”張兆和臉一紅,羞得不知所措,不過還是不服軟,馬上回他一句:“我很頑固地不愛他。
”胡适還是想做個順水人情,便說:“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說說,做個媒。
”張兆和慌了,連忙說:“不要去講,這個老師好像不應該這樣。
”她這時才明白,胡适不可能站在自己這邊,隻好聽任沈老師繼續對她進行的感情文字的狂轟濫炸。
沈從文似是得到了鼓勵,便開始了他馬拉松式的情書寫作。
現在看來,這屬于追女必殺技第一式:死纏爛打式。
然而情書寫了一封又一封,依然不見成效,沈從文急了,意識到死纏爛打式不是對每一個女人都适用,這麼下去也不是辦法,便開始籌備追女必殺技第二式:搞定家長式。
1933年初春,沈從文寫信婉轉請張允和代他向張家父母求婚,說如果張家父母同意,求張允和早日打電報通知他,好讓他這個“鄉下人喝杯甜酒吧”。
張冀牖向來主張兒女婚事自理,自然一說即成。
急性子的張允和自己先打了電報,電文隻一個字――“允”,既表示了父母允婚,也算署了名字。
這個被人傳為美談的有名的“半個字的電報”,隻有張允和這樣“好管閑事”的快嘴才女才能想得出、做得出。
這份電報應該是世界上最短的電報了,而且十分絕妙。
膽小的三妹張兆和不放心,生怕沈從文看不懂,随後又羞答答悄悄來到電報局,遞上了她的電報稿:“鄉下人喝杯甜酒吧,兆。
”
至此,這段被世人傳為佳話的“師生戀”畫上了圓滿的句号。
三個姐姐各有特色,四妹張充和也非同尋常,相比較而言,她詩書畫曲,樣樣精通。
對張充和的才學,梁實秋說她“多才多藝”;沈尹默說她的書法是“明人學晉人字”;波士頓大學白謙慎教授說:“她的書法,一如其為人與修養,清淡之中,還有一種高雅氣質。
而這種氣質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少了。
”中國書協主席歐陽中石認為:“她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書家,而是一位學者。
無論字、畫、詩以及昆曲,都是上乘,很難得。
她一貫保持原有的風範,格調極高。
像昆曲,她唱的都是真正的、沒有改動過的。
書法上的行書、章草非常精到,尤其章草極雅,在那個時代已是佼佼者。
”能得到如此之多、如此之高的評價,其卓爾不凡的才華可見一斑。
四個才情、美貌兼具的女子,如四朵風華絕代、不可方物的鮮花,散發着馨香和光芒,照耀着她們周圍的一切。
可以說,她們每一個人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而這四道風景,最終被四個“最幸福”的男人去欣賞、去品味了。
除了剛才說的張兆和與沈從文,其他三姐妹所嫁的男人,在當時也都是青年才俊、赫赫有名。
大姐張元和嫁給了昆曲表演藝術家顧傳玢,二姐張允和嫁給了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而老四,則直接嫁了個洋丈夫,曾在北大教授拉丁文、德文和西洋文學的知名漢學家、美籍德人傅漢思。
這四對黃金組合,羨煞了當時整個中國文化界,也必定羨煞了葉聖陶大師,不知他在回憶起自己曾經說過的那句稍帶點暖昧的感慨之時,會不會也後悔自己為什麼不晚生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