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德國獨裁者在3月14日等候捷克斯洛伐克總統“光臨“的時候,舞台上的一切都準備就緒了。
在他的巧妙擺布之下,斯洛伐克和盧西尼亞都已宣布獨立,因而布拉格政府手裡現在隻剩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這兩塊捷克人的土地了。
捷克斯洛伐克,這個英國和法國曾擔保其邊境完整的國家,實際上已經不再存在了;同希特勒在慕尼黑一起作出莊嚴擔保的張伯倫和達拉第早已“下台退場“了。
這就消除了任何引起外國幹涉的危險。
但是,為了要做得加倍保險,他就要強迫這個登門求見的軟弱昏聩的哈查,接受他本來打算用武力達到的解決辦法。
用這種辦法,他就可以使人感到那确實是捷克斯洛伐克總統正式請求他這樣做的,就像并吞奧地利和慕尼黑會議所已經證明了的一樣,在歐洲隻有他一個人完全掌握了這種兵不皿刃就使人亡國的新手段。
希特勒還演了一場活報劇來欺騙德國人民和其他容易受騙的歐洲人民。
捷克總統抵達柏林時,受到了一個國家元首所應當享有的一切正式的禮遇。
車站上排列着儀仗隊,德國外交部長親往迎接貴賓并且塞給總統的女兒一束鮮花。
總統一行在豪華的阿德隆飯店最好的房間裡下榻。
那裡專門為哈查小姐備着巧克力糖,那是希特勒親自送的禮物。
當年邁的總統和他的外交部長到達總理府的時候,那裡還有由陸軍和黨衛隊融合的儀仗隊向他緻敬。
可是一場震驚世界的大悲劇,就是在隆重的外交禮節的掩蓋下發生了。
1939年3月15日,是決定捷克命運的一天。
那天子夜,希特勒在總理府一個隻亮着幾盞青銅吊燈的房間裡,接見捷克總統哈查和外長瓦爾科夫斯基。
當他們一走進這個黑沉沉的房間,猶如進入龍潭虎穴一樣陰森可怕。
這時哈查已經預料到有什麼大禍在等待他了。
早在他的火車還沒有離開捷克國境的時候,他就得到布拉格來的消息說,德國軍隊已經占領了重要的捷克工業城市摩拉夫斯卡-俄斯特拉伐,而且沿着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的邊境擺好了陣勢。
因此這位身材矮小、年邁龍鐘的總統,一來到柏林就盡最大的努力,不去得罪這位強鄰。
他深深地懂得,希特勒的軍隊已從三面包圍了他這個已縮小得可憐的捷克斯洛伐克。
外長契瓦爾科夫斯基,也像他的上司一樣,力圖從裡賓特洛甫的臉部表情領會意圖,唯恐因吃不透而惹惱了裡賓特洛甫。
在商務方面,他表示準備搞一個關稅同盟,給德國以普遍的優惠待遇;在政治方面,也幾乎以可以想象得到的方式予以默許。
這位個子矮小,膚色黝黑的外長,有一句話充分說明了他搖尾乞憐、奉承讨好的模樣,“帝國部長先生,倘使我們可以的話,在外交方面我們總是希望依靠你的。
“
可是,這一切依然毫無作用。
對希特勒說來,捷克好比是鬥牛士手裡一塊刺激牛的紅布。
他早就決定要從地圖上抹掉這個國家。
因此,會談一開始就是一副悲慘的場面。
希特勒說:“和貝奈斯政權相比,目前情況絲毫沒有變化,貝奈斯雖不當權了,但貝奈斯的思想在新捷克斯洛伐克依然存在。
“最後,他聲色俱厲地說:“殘存的捷克斯洛伐克所以能存在,完全是由于他的一片好心,如果貝奈斯的傾向不完全消失的話,他就要把這個國家完全消滅。
”3月12日,他已給陸軍最高指揮部,陸軍副元帥希姆萊下達德國軍隊進駐捷克斯洛伐克,并且把捷克斯洛伐克并入德國的命令。
希特勒說完之後,就請客人出去。
在隔壁的一個房間裡,戈林和裡賓特洛甫對這兩個苦命的人加緊施加壓力。
他們硬是圍着桌子追逐哈查總統和契瓦爾科夫斯基外長,一次又一次地把放在桌子上要他們投降的文件擲到他們面前,把筆塞到他們手裡,不斷地重複說,要是他們拒絕的話,納粹軍隊就把捷克消滅。
在這可怕的威脅面前,哈查昏過去了。
戈林就讓守護在旁邊的希特勒的私人醫生莫雷爾打針搶救,使他醒了過來。
總統總算恢複了一些,能夠拿得住德國人塞給他的電話聽筒,在裡賓特洛甫下令接通的專線上同他在布拉格的政府講話。
他把所發生的事情告訴了内閣,并且建議投降。
然後,莫雷爾醫生又給他打了一針,他的精神多少又好了一些。
這樣,已經完蛋了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總統又踉踉跄跄地回到阿道夫・希特勒的面前,在他自己國家的死刑判決書上簽了字。
時間是1939年3月15日清晨3點55分。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在這個判決書簽署後正式宣告亡國。
至此,希特勒詭辯欺詐的伎倆也許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了。
他狂妄地宣告:“捷克斯洛伐克再也不存在了!“
希特勒在簽字以後,沖進他的辦公室,擁抱了每一個在場的女人,高聲叫道:“孩子們!這是我平生最偉大的一天!我将以最偉大的德國人而名垂青史!“
德軍占領捷克斯洛伐克不久,希特勒就從捷克斯洛伐克掠奪了95億馬克的金錢和100多萬枝步槍、43000多挺機槍、1500多架飛機、2100多門大炮、500多門高射炮、300餘萬發炮彈、10億發子彈和400多輛坦克。
占領了當時最大的軍火工廠斯科達。
并把大批捷克斯洛伐克青年男女擄去當兵和服勞役。
由此大大加強了希特勒德國的戰略地位,增強了它的戰争實力。
正如納粹空軍元帥戈林一個月後對墨索裡尼所講的:“由于捷克斯洛伐克巨大的生産能力轉歸德國而産生的經濟因素,它顯著加強了軸心國對付西方國家的能力。
不僅如此,如果發生更大的沖突,德國現在無需保留一個師的兵力去防禦那個國家了。
“